,祈神佑护祸莫降,至今仍是这个样~」
一众颍川士人对和唱罢,脸上都露出笑容。桃林下的氛围放松许多,不少人击掌而赞,洪亮的声音远远飘来,带着年轻士人特有的意气风发。
「文若,你这《韶濩》的商汤之乐,弹奏的雅致高远,真是宛如天籁啊!」
「不错!闻琴乐而知人,由此可见文若的志向!不愧是何公亲自点评过,有辅佐君王的才干!」
「公达呢?公达也过来,一个人坐在那边做什麽?过来,和文若丶友若坐在一起!你们三个,可都是一家的」
「哈哈!公达辈分太小,不敢和两个叔父同席而坐」
「也是,由着公达吧!长文,诗经是你的家学所长,与文若可是绝配!不如你们两人合作,一唱一奏,必然绝世无双!」
「可惜元常不在!他书法绘画最好。若是能在这里画幅画,写几句题诗,把此间盛会记载下来,多是一件美事啊!」
「哈哈!元常举了孝廉,去洛阳当尚书令了。他之前还说,要和刘公去抱犊山学书法,结果转头就去当了官」
「刘公的书法固然出色,但『噤若寒蝉』的典故,可不是什麽好名声啊!元常要学也应该学杜公,而不能学了刘公。」
「嘘!杜氏子弟今日也在,对子论父,当是无礼了。」
「啊哈,陈公可是看着呢!你这一句元方的典故,却又是对父论子了!」
「这我们还是听文若与长文,琴诗相合吧!」
颍川世家子弟们逸兴湍飞,勃勃生机之处,众多年轻的英才汇聚一堂。张承负侧耳听着,隐约听到了荀彧荀文若丶荀谌荀友若丶荀攸荀公达丶陈群陈长文丶锺繇锺元常这些都是后世所熟悉的名字,竟然大多都在此处!而他眼神闪动,遥遥望着众多士人围绕的中心,正是此次文会扬名的焦点!
两个丰神俊朗的青年一坐一站,在众人的起哄下,开始琴诗相合。那坐着抚琴的,是刚刚弱冠的荀彧。站着吟诗的,则是还未及冠的陈群。两人自小相识,互相是极为熟悉的。荀彧稍稍沉吟,看了看周围的场合,又看了看远处乾旱田地边歇脚的「农人们」,就弹奏起一首沉肃冷峻的雅乐。
「叮咚咚!.」
这乐音低沉一响,一众谈笑的士子们,瞬间就是一肃。周礼以礼乐为诗,乐曲的基调,就是诗歌的基调,代表着即将讲述的内容。年轻的陈群眉头一扬,也听出了这其中的郑重肃穆之意,甚至带着激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