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种地的小户,根本在山里活不下去,连种地的水都抢不到…」
闻言,管亥点了点头,挺着胸膛,笑着接口。
「对!泰山山区里,都是各种山里的村寨,住的都是抱团的山民!山民凶得很,可没那麽好欺负,杀了税吏往山里一躲,朝廷也很难抓到。就像去年,泰山郡南边蒙山那片,就有个叫臧霸的小子,费国县的,好像还没弱冠成年。他爹是县里的狱掾,叫臧戒被郡里的太守下了罪,眼看着就要被砍头了…」
「结果臧霸这小子竟然纠集了十几二十个族人和游侠,突袭了太守一百多人的役卒队伍,硬生生把役卒们打溃了!然后,他两刀杀了太守,救出自己的老爹,带着族人就逃了,到现在也没抓到…倒是这孝烈勇武的事迹,传遍了全郡,让朝廷的官都提心吊胆…」
「不错,就是这样!朝廷的官吏,在泰山郡里收税,确实不大敢勒索横暴,因为山民真会杀人…我太平道偶尔也去过山里,主要是施符治病救人。但山道难行,山里住的又分散,远没有在青州大郡里传道方便,信徒众多…」
听到泰山郡的形势,张承负沉吟不语。泰山这种山地与河谷的地形,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一个小号的并州。
这种州郡的特点,就是「世家不大丶豪强不强丶小民不弱」。山里的山民抱团,豪强也没几亩地,官府也比较收敛。人地矛盾丶上下矛盾,没有到那麽尖锐的程度。同样是因为山林地形的保护,旱灾丶水灾与瘟疫,所带来的灾害影响,也远没有兖州西边那麽残酷。
由于人口数量少丶土地贫瘠,泰山山区在过去几年,一直不是太平道优先的传道方向。而朝廷在泰山郡的治理,也偏向于维持稳定,而不是收税。泰山郡的税收的,没兖州西边那麽多,大山里面官府也难得去管,就让山民自己管自己。
这些能打的泰山豪户与山民,在黄巾起义前,在「天下太平」的日子里,基本没有晋升渠道,往往演变成「贼寇」或者「豪侠」。换句话说,这是太平道可以拉拢与团结的盟友!
「老师,师叔,各位渠帅!泰山之地,是我太平道可以长久经营的根本。而这些山中的豪户与山民,坚忍善战丶熟悉山地地形,也是值得我等去传道,去团结的对象!」
张承负思忖片刻,对众人行了一礼,郑重讲述道。
「朝廷在泰山郡的统治最为薄弱!只要深入泰山传道,收拢山民人心。然后骤然起事,除掉鲍氏与王氏,破了郡治奉高县…我太平道就能在汶水谷地,建立起一处稳固的根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