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承负,道奴,随我南下。先到邺城,再从黎阳津过河。」
「诺!老师。」
这次南下,大贤良师张角很是低调,只带了张承负丶高道奴两个弟子,还有三四十个门徒。众人都是步行,没有骑马,只牵了几匹马驮运行李。
南下豫州本有两条路,一条是先走西南洺水丶从邯郸绕行,另一条则是去往东南漳水丶一直沿漳水南下。这两条路都要抵达魏郡邺城,然后再去往冀州最重要的黄河渡口,黎阳津。
「赵国邯郸是冶铁重镇。官府在大河以北,最重要的铁器与军备生产,都在邯郸…老师,不如我们从邯郸经过,弟子也想看一看那里的冶铁业。」
「嗯,好!」
张承负对邯郸的冶铁业听闻已久,就请求师父走了西边这条。一行人头戴黄巾,从巨鹿县南下,沿洺水向西南行百里,就入了赵国境内。自此,沿途的景色,就多出了份上下的层次分别。
晚天长,秋水苍。山黛远,月波长。进入赵国,西边的太行山脉隐约可见。地形也从一望无际的沃野,显出起伏的丘陵。众人站在洺水畔,望了望西方太行群山的上游,就折转向正南。南行五十里,便到来到了赵国的治所,古都邯郸。
「师父!听闻您到了,有本地的铁商前来相迎,请我们入他的庄园…姓赵名冶。」
「哦!我记得他…几年前,我在赵国传道,用符药救治过他。他不算太平道门徒,只是信了黄天。嗯,元义武装门徒的环首刀,也是从他这里购得的。那就歇一歇吧!…」
太平道在整个冀州,确实是根基深厚,信徒众多。医药救人,兼以鬼神。在这个时代,太平道或许是人脉最多的「行业」了。众人抵达邯郸后,立刻就有本地信奉黄天的大户信徒,铁业的大商人赵冶出面接引,直入赵氏的庄园。
「承负,为师先去歇息。你陪着聊会。」
「诺!」
大贤良师张角年岁大了,旅途有些疲惫,早早就歇息了。倒是张承负兴致勃勃,与铁商赵冶攀谈起来。
「…巍巍大汉,列备五都。这说起商业繁华,冶铁兴盛,那莫过于五都啊!五都者,洛阳丶邯郸丶临淄丶宛丶成都。而我邯郸仅次于洛阳,位于第二!」
讲起「列备五都」,大商赵冶颇为自豪。旁边的张承负一身符师打扮,含笑点头,求问道。
「赵公,五都之名,我确实有所耳闻。但只是听说五都与其他大城不同,商业极为阜盛,豪商大户众多。哪怕有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