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贵,即便价格高昂,举子们也争相抢购,只为从中汲取治国安邦的智慧。
谢少陵当然读过《治国论》,普天下论才华他只服秦寺卿一人。
不过他有些不解,挑眉问道:“《治国论》家家书坊都有,为何只在这家书坊守着?”
许鹤声不再逗他玩,压低声音说:“《治国论》当然家家书坊都有,但只有这家有治国论的手稿。”
“手稿?”
谢少陵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虽读过无数遍《治国论》,但若能目睹秦寺卿的手稿,其意义自然迥然不同。
那可是秦子衿亲笔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或许能窥见这位文人的风骨。
许鹤声伸手探入袖中,弹了弹一叠厚厚的银票,“的确是秦寺卿的手稿,据说是这家书坊的老板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
谢少陵真有些好奇。
许鹤声凑近他解释道:“说来也是天意,这家书坊的老板前些日子去城西收旧书,口渴路过一户人家借口水喝。”
“那户人家家境贫寒,又不识字,老板瞧见一本破旧册子,被主人家用来垫桌子腿,好奇抽出来看了看——”
谢少陵听得眉头一皱,“然后呢?”
许鹤声笑得意味深长:“老板起初也没在意,随手翻了几页,顿时如遭雷击,册子纸页泛黄,字迹却依旧清晰可见,正是秦寺卿年轻时亲笔所写的《治国论》手稿!”
“再一问那户人家,原来这家的儿子当年给一位公子牵马,那位公子随手赏给他的,只是那时秦寺卿尚未成名,这儿子不知秦寺卿的身份,还以为是一本破烂。”
“老板听后当即掏钱买下,只花了三十文钱,就买到秦寺卿手写的《治国论》。”
谢少陵听得不禁蹙眉,“秦寺卿手稿竟沦为垫桌脚的废纸,真是暴殄天物。”
许鹤声与他感同身受,好东西还是得遇到识货的人,“所以今日消息一传出,举子蜂拥而至,谁都不愿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谢少陵从袖里抽出折扇,谢家的公子,最不缺的就是银子。
书坊里的举子越来越多,挤得门前水泄不通,书坊老板抓住时机,高声喊道:“诸位静一静!”
举子们瞬间安静,一双双眼睛盯着他捧在手里的雕花木匣。
老板双手捧起木匣,煞有介事地道:“今日承蒙各位抬爱,小店有幸请来秦寺卿《治国论》的手稿,供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