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第242章
下午的见面会被安排在莫斯科饭店,这家饭店始建于1908年,记录着南斯拉夫王国时代最光彩夺目的回忆。
如今饭店还保留着最后一点体面,餐具都擦得闪闪发光,摆在一角的三角钢琴依旧在被人弹响。
只是整个大厅里的气氛显得有那么一点愁云惨淡。
曾经在这里往来的都是各国政要、文化圈子里的名人,如今,战云密布,隔壁的萨拉热窝已经被围城整整两年了,贝尔格莱德也危机四伏,有能力远离的人,早已经远离。
没有能力远离,以及虽有能力,但不想离开故土的人们留在这里,他们小声讨论着国际形势,预测着未来的贝尔格莱德是否也会变成另一个萨拉热窝。
王雪娇对科索沃战争的源起也算是比较了解,什么示威、什么警察与村里人发生冲突……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事情。
真想打,一个士兵走失,就能全面开战。
真不想打,一个师团长坠海身亡,该国防卫省比中国还着急,大声辟谣:是他自己摔的!机械故障!跟中国无关。
巴尔干半岛能当这么久的火药桶,原因很简单:数千年来,来来去去的人太多了,大家都留了点遗产下来。
直接后果就是宗教太多、民族太多、互相不止不是不服,甚至有些民族之间可以说有世代血仇、又没有一个超强的更上一层压着,分崩离析是注定的事情。
导火索是一场血色婚礼。
一对塞尔维亚族新人在教堂结婚,突然有人冲进婚礼现场向人群开枪,新郎的父亲被打死。
塞族人决定对萨拉热窝城里的穆族人和克族人进行无差别的报复。
接着就是长达四年的围城。
就在王雪娇到达的前十天,萨拉热窝的一家菜场发生爆炸案,炸死了六十八个平民,两百多人受伤,穆族和塞族互相指责对方。
前几天,联合国安理会正式授权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空袭。
“博斯克和阿德米拉真是太可惜了……”王雪娇听见有人小声地说。
他们说的是一对在一年前被无辜打死的年轻男女,男方是信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人,女方是信框框框教的波斯尼亚族人,他们相爱,家人也同意,但是,萨拉热窝被围城了,互相视对方为死仇,他俩变成了“罗密欧与朱丽叶”。
两人相约离开这座战火中的城市,而且还找了关系,求交战双方在他们出城的时候,都不要开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