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元启二十九年深秋,紫禁城的银杏叶铺满长阶,像一层凝固的金箔。萧彻坐在太和殿的龙椅上,冕旒垂下的玉珠遮蔽了他眼底的情绪,只余指尖偶尔划过御案上的青铜镇纸,发出沉闷的声响。阶下百官奏报的朝仪、边境的军报、漕运的章程,都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水幕,模糊而遥远。他能精准地在每份奏折上朱批“准”或“再议”,能在兵部尚书提及粮草调度时,随口纠正“西北驿站需增拨三成御寒物资”,可每当退朝的钟声响起,那层维持帝王威仪的冰壳便会寸寸龟裂。
\n
“陛下,太后在长乐宫设了家宴。”魏峰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六年来养成的谨慎。他垂手立在丹墀下,眼角的余光瞥见皇帝拢在袖中的手正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那里本该挂着一枚九龙玉佩,如今却空荡荡的,只余一道浅浅的勒痕。
\n
萧彻起身时,龙袍的下摆扫过金砖地面,发出窸窣的摩擦声。这声音让他没来由地烦躁,仿佛有无数细小的针在刺着太阳穴。他想起三个月前刚回宫时,宫人捧着数十件朝服让他挑选,那些绣着十二章纹的锦缎贴在皮肤上,竟让他生出一种穿错了衣服的荒诞感。直到现在,他仍不习惯这身沉重的龙袍,总觉得领口的盘扣勒得他喘不过气。
\n
长乐宫的暖阁里燃着银丝炭,空气中弥漫着甜腻的桂花糕香气。太后端坐在上首,鬓边的赤金镶红宝石簪子随着她的动作微微晃动,目光落在萧彻身上时,带着一种审视与欣慰交织的复杂情绪。“彻儿,你大病初愈便要处理朝政,哀家瞧着你清减了不少。”她示意宫女布菜,“尝尝这个莲子羹,是你从前最爱吃的。”
\n
白玉碗里的莲子羹熬得软糯,冰糖的甜味恰到好处。萧彻舀了一勺送入口中,舌尖却突然泛起一阵陌生的涩意。他想起某个模糊的场景:土灶上的陶罐咕嘟作响,一个穿着粗布裙的女子正用木勺搅动着锅里的东西,蒸汽氤氲中,她侧过脸笑道:“阿尘,快趁热喝,这是新收的小米熬的粥。”那粥没有甜味,甚至带着点粗粮的糙感,可此刻想起来,喉咙里却像堵着滚烫的棉絮。
\n
“陛下在想什么?”太后的声音陡然冷了几分。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