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者的指导下,改造工作迅速推进。
\n
他们教授人类如何利用引力波稳定能量场,如何在小行星带构建自修复结构。最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带来的技术完美契合铀蓬网络的特性,仿佛这些知识本就该属于人类。
\n
“这不奇怪,”织星者代表解释道,“铀蓬网络本身就包含着这些知识,只是你们还没有完全理解。”
\n
随着工程推进,太阳系开始发生变化。在水星轨道,小李带领团队建造的能量节点开始运转,将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其他节点。在土星环,新安装的防护网自动拦截陨石,维护成本大幅降低。
\n
然而,最大的挑战出现在最后阶段。要将所有节点同步激活,需要在整个太阳系范围内实现精确到纳秒级的协调。任何微小的误差都会导致能量透镜扭曲变形。
\n
“我们需要一个指挥中心,”何雨柱提出建议,“一个能够统揽全局的地方。”
\n
铀蓬网络的回应出人意料:它建议将指挥中心设在太阳系的重心,即太阳本身附近。这意味着需要有人在那里进行实时调整。
\n
“我去。”小李的信息从水星传来,“我的身体已经适应了高温环境。”
\n
小满和何雨柱几乎同时反对。这个任务太过危险,太阳附近的环境变化莫测,即使是以小李现在的状态也难以保证安全。
\n
但铀蓬网络支持这个决定。它向所有人展示了一个景象:在太阳的能量海洋中,小李的身影与铀蓬网络完全融合,如同一个优雅的舞者,在恒星的光芒中调整着能量流动。
\n
“这是他的命运,”铀蓬网络的信息带着一种宿命般的平静,“也是他的选择。”
\n
最终计划确定。在预定的时刻,整个太阳系的铀蓬节点将同时激活,小李在太阳附近进行微调,而小满和何雨柱分别在地球和火星协调各自星球的节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