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那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表面光滑,色彩杂乱而鲜艳。它不散发任何生命能量,也没有任何可供吸收的有机物。在风信子的认知里,这是一个纯粹的、毫无价值的“废物”。
\n
但吴桐,把它称作“玩具”。并对它进行了一种名为“玩耍”的、毫无意义的能量消耗行为。
\n
风信子伸出一根触手,小心翼翼地碰了碰那颗弹力球。
\n
触感是坚韧的、富有弹性的橡胶。当它的触手施加一个微小的压力时,球体会迅速地将力反馈回来,然后滚动出去,撞在纸箱的内壁上,发出“咚”的一声,再反弹回来。
\n
这是一种……基于物理法则的、可预测的互动。
\n
风信子感到了一丝新奇。
\n
它尝试着用不同的力度、从不同的角度去触碰这个球体。它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施加的力越大,球体滚动的速度越快;从侧面触碰,球体会产生旋转。
\n
这就像一个极其简单的、所见即所得的物理实验。
\n
它开始将这个球体,在狭小的纸箱空间内,用触手拨来拨去。时而让它快速滚动,时而让它缓慢旋转。球体与纸箱壁碰撞发出的“咚咚”声,形成了一种单调而有节奏的韵律。
\n
这韵律,似乎与它之前分析过的、吴桐在“快乐”状态下的心跳频率,有某种微妙的暗合。
\n
它是不是……也在“玩耍”?
\n
风信子并不理解“快乐”,也无法体会“玩耍”带来的愉悦。它只是在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和行为模仿。它在试图解析,为什么这种简单的重复性的物理互动,能够引发吴桐那种积极的情绪波动。
\n
它拨弄着弹力球,巨大的红色眼瞳,却越过纸箱的边缘,一眨不眨地“凝视”着不远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