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起屋的现状,招收一百名青壮劳力,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办理建筑资质证书,组建仲景村“土老冒”建筑队,开始流动周边乡村为人建房挣钱。不到两月时间,“红果红”秧歌队、“土老冒”建筑队,连同原来的“喜洋洋”羊毛衫纺织厂在内,竟为村集体增加了将近二十万元的收入。
赵夏莲和杨大眼在全面充分的征求群众意见后,把这二十万元全部用到了正项上面:将学校教学楼的底层辟出,聘请幼儿教师,添置游乐器具,开办了“仲景村留守儿童乐园”,把那些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的学前孩子全部招收进来,统一实行寄宿管理;又在“天凤宾馆”旁边建起一座两层小楼,开办了“仲景村老年公寓”,将麻叶婶、麦叶奶、瞎子八爷等三十多位本村鳏寡孤独老人全部安排进去,由村里统一出资供养。
由于仲景村、水源镇的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三产融合”探索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中央和省市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的反复报道,自六月份来,省市相关部门已经连续三次在仲景村、水源镇召开现场会议,本省乃至周边十多个省市都有基层干部组团前来参观取经。一时间,赵夏莲竟成了禾襄市的知名人物。
更为意想不到的是,八月上旬,经省市两级组织部门反复酝酿讨论,层层推选考核,逐级公开公示,最后又报经中组部审查批准,赵夏莲的名字正式进入即将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代表名单行列。消息传来,仲景村、水源镇乃至禾襄市一片欢呼沸腾。
省电视台公布全省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的当晚,赵夏莲的手机铃声便连绵起伏,再也没有一刻停歇的时候,来自方方面面的朋友、熟人、同事纷纷电话祝贺,甚至还接到了二十余家媒体记者的电话,声称自明日起就要前来采访,新闻标题就叫“十九大代表风采录”。赵夏莲手把手机,耳朵里全是清脆的铃音和嘈杂的语声;九点时候,手机电池即将用尽,赵夏莲只好坐在电源插座旁,一边连线充电一边接听电话。
直到晚间十一时许,手机来电才渐渐的稀少下来;疲惫不堪的赵夏莲刚要关机休息,不想却又接到了两个特殊的电话。
第一个电话是市委值班室打来的:“赵镇长,请于明天上午九点前赶至常委会议室,尹书记有事约见!”
第二个电话是公安局的一位朋友打来的:“对不起,打扰你的休息了!”
赵夏莲客气的回道:“没有打扰,没有打扰!”
朋友仍旧十分歉意,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