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陈樾走近一台冲床,观察着它的工作状态。这台机器每冲压一次,就有一枚子弹底火座成型,但速度慢得令人着急——每分钟最多三十下。
\n
"现在日产多少?"陈樾问道。
\n
老马擦了擦汗:"开足马力也就三万发左右。原料跟得上,就是机器太老了,都是小鬼子留下的老古董。"
\n
陈樾又看了弹壳拉伸、弹头装配等工序,发现整个生产线存在严重瓶颈——设备效率低下、工序衔接不畅、废品率高...
\n
回到办公室,陈樾摊开笔记本,开始画现状分析图。他越画眉头皱得越紧:整个生产流程就像一条多处堵塞的水管,再怎么加压也流不快。
\n
"必须全面改造!"陈樾自言自语道。他闭上眼睛进入系统空间,调出现代子弹生产线的资料。但很快他就发现,直接照搬全自动生产线不现实——没有足够的电力,缺乏精密加工设备,工人技术水平也跟不上。
\n
"得走中间路线..."陈?昊思索着,开始设计一套适合当前条件的半自动化生产线。
\n
3月15日,经过三天废寝忘食的工作,陈樾终于完成了改造方案。他召集子弹车间的技术骨干开会,将厚厚一叠图纸铺在桌上。
\n
"同志们,这是新的生产线方案。"陈樾指着流程图说,"我们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在现有设备基础上进行升级。"
\n
老马戴上老花镜,仔细查看图纸:"这个送料机构改得好!不用人工一个一个放了。"
\n
"关键是这台多工位冲床,"陈樾重点讲解,"把原来的单冲头改成六冲头,一次完成六道工序,效率提高五倍不止。"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