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伏尔泰改编成《中国孤儿》,他添了‘爱情线’,删了‘复仇结局’,说这是‘中国的仁政精神’。这种改编算不算‘乱比较’?咱们该怎么对待外人眼中的‘中国故事’?”
\n
你既然说比较文学悬浮逻辑。
\n
那就看看你的文化立场到底立的怎么样。
\n
许成军回答:“贾教授这个例子太妙了。伏尔泰的改编不算‘乱比较’,但算‘带着滤镜的对话’。他要借中国故事讲自己的‘理性主义’,就像我用西方‘冰山原则’讲《隐秀》,各取所需而已。”
\n
老贾你真棒!
\n
先夸!
\n
章教授教的!
\n
“关键是咱们得先把自家宝贝的‘根’说清:《赵氏孤儿》的内核不是‘仁政’,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忠义,是‘复仇中见人性’的复杂。”
\n
“外人改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能说清‘原典是什么’。就像现在西方研究《红楼梦》,有人说它是‘家族小说’,有人说它是‘爱情悲剧’,咱们不用急着否定,只要把‘大观园里的人情世故藏着中国的家族伦理’讲透,他们自然会在比较中看见更完整的中国。这才是‘对话’不是‘被解读’。”
\n
这里的核心还是在提炼方法论。
\n
许成军以西方研究《红楼梦》为例,提出“不急于否定外人解读,而要讲透本土肌理”的对话原则。
\n
将比较文学升华为“平等对话”而非“被动解读”,呼应“拿自家宝贝对话”的主张。
\n
到是不违背贾值芳的理念和初心。
\n
一个字:妙!
\n
王水照问;“‘学术谱系图’,那现当代文学研究,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