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许成军接过流程表,上面用红笔标着四个环节:作品解读、政策理解、文学理论、现场写作。
\n
“谢谢您提醒。现场写作大概是什么题材?”
\n
“不好说。”
\n
教务员收拾着档案,“去年考的是《家乡》,前年是《一次劳动》,都是跟生活相关的。你平时怎么观察生活,到时候就怎么写。”
\n
命题到是很符合文学思潮,到也不难。
\n
他指了指窗外,“招待所安排在后门的知青楼,凭这个条子能住到面试结束,一天八毛,走学校账。”
\n
许成军接过住宿条子,也没打算住。
\n
文联招待所多好!
\n
入则汪曾祺,出则谌容!
\n
“请问面试结果大概多久能出来?”
\n
“现场就能告知你,这次章教授是关键,如果录取了,通知书会和高考生一起寄。”
\n
教务员把档案袋放进铁皮柜,锁芯转动的“咔嗒”声格外清晰。
\n
“对了,如果通过,九月初来报到,要带户籍迁移证和粮油关系证明。知青户口迁到学校,粮食定量每月三十二斤,比农村宽裕些。”
\n
“谢谢您,添麻烦了。”许成军客气的跟教务员握手。
\n
教务员笑着指了指门后,“别客气,有空可以去图书馆或者系里的资料室坐坐,拿着我给你的条子,跟管理员说找‘农村题材创作参考’,他们会给你找相关的期刊。”
\n
“我叫孙树起,叫我孙老师就行,以后如果你顺利入校少不得跟我打交道。”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