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南霁云
如今的开封,还只是汴州下辖一县,远没有后世天下首邑的气派,但因地处黄河与汴渠之间,且境内地势平坦丶一马平川,是不折不扣的中原膏腴之地。
这样的地理条件如果说有什麽缺点,那就是对洪涝灾害的抵抗力严重不足。这也使得开封城屡屡遭受水患,以至于到了后世原本的开封古城都被淤泥所掩埋。
如今的黄河水文虽然还不像后世那麽恶劣丶以至于形成地上悬河,但在去年刚刚经历过水患之后,如今的开封城外也处处遗留着洪涝灾害所留下的痕迹。
大大小小的浅滩泥沼随处可见,既破坏了农田,也给春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而且洪水过境后也会冲刷走富含有机物的泥层,长此以往会让土地都变得盐硷化。
「官府怎不组织人力挖渠排涝?」
张岱看到田野间虽然也有劳作身影,但基本都是零零散散的家庭为单位,这样的劳动规模进行正常的耕垦或还胜任,但若想修复洪涝灾害后的土地则就力有未逮了。
遇到这样的灾变之年,通常是由官府组织壮丁,修挖沟渠,建立一个系统性的排涝工程,然后再进行耕垦。如果没有这一道工序,即便土地耕作下去,一场规模稍大一些的春雨就会造成积涝。
「去岁遭害以来,朝廷恩命给复受灾百姓一年租物,地无所得,官不用心,唯事工商勾征盘剥。甚至县中高户各自出面召集乡亲修造沟渠都不获允,恐百姓集聚哗闹。」
担架上的徐申听到这问话,又忍不住叹息道。
张岱闻言后便也暗叹一声,一个无能的官员给地方造成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所遗害甚至可能还远远超过其任期。
源复在州内这一系列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老官油子做派。
灾害过后,其人所想的并不是基于现实的困境,抓紧时间去赈济民众丶恢复生产,而是严厉的将民众控制于乡里,减少逃户丶杜绝闹乱,至于官府的主要精力,则就是从受天灾影响较小的工商业中大肆捞取创收。
虽然历经天灾的打击,但仍府库充盈,足见源复治州有道。百姓经历了这麽大的灾害,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逃亡,官府掌握的户籍仍然维持原本的数量,民众安土重迁,无疑是官府管制和教化得宜。
至于说被困在乡里的百姓生活如何丶有没有恢复正常的生产,这与他源使君何干?在他的治理下,汴州府库是满的,人丁是足的,偶有二三刁民无病呻吟,也未成大患,整个州境之内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