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这多大点儿事儿啊!”碧绿的茶汤注入白瓷盏,热气袅袅,赵牧摆摆手,让云袖她们自行退下了,然后又有些玩味的盯着李承乾淡淡说道:“难不成大唐离了世家这张屠户,就得吃带毛猪不成?”
说话间,赵牧轻描淡写的端起茶盏,吹了吹浮沫,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甚至都近乎嘲弄的弧度,“殿下这话…听着就蠢!”
“嗯?”李承乾一愣,满腔的怒火被这轻飘飘一句话堵得不上不下,愕然地看着赵牧。
赵牧抿了口茶,抬眼,目光平静地看向李承乾。
“世家大族盘踞千年,靠的什么?”
“是他们生来就比别人多长个脑子?”
“还是他们家的米吃了能开窍?”放下茶盏,赵牧指尖在光洁的矮几上随意划着,“说白了,不就是把持着读书认字的路子,靠举荐制......垄断了当官的门槛吗?”
“而所谓的举荐.....呵!”赵牧冷笑了一声,摇头鄙夷道:“举来举去,也不过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罢了!”
“但殿下莫不是忘了,朝廷取士选官,又不是只有举荐这一个法子,现在既然举荐制被非暴力不合作了,那大力推行剩下的一种方式,不就得了!”
“到时候,看是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赵兄的意思是…....”听到这话,李承乾眉头紧锁:“前朝便开始的科举制度?”
“正是!”赵牧微微一笑。
“额....”李承乾愣了一下,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苦笑。
“赵兄有所不知,如今科举选上来的那些人…”
“文章锦绣者不少,可一放到实务上,十个有八个是银样镴枪头,要么不通庶务,连个钱粮册子都算不明白,要么干脆就是空谈误国,满嘴仁义道德,碰到真章就束手无策。”
“前年有个进士放去做县令,连春耕该督促修水利还是先防蝗灾都分不清轻重缓急,差点误了农时!”
“当年父皇复立科举之初,一开始还高兴的不行。”
“说什么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
“可结果呢?”李承乾说着,一脸嫌疑的摇头道,“这些所谓的英才,比起世家精心培养从小耳濡目染庶务的子弟,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这科举取士,取来的多是些…书呆子!”
“如何顶得上那些撂挑子的空缺?”
李承乾语气里充满了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