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的麦弗逊也能说得过去,人家奔驰丶宝马丶沃尔沃等车型都这麽使用。
第二个方案就颇为激进了。
既要又要的局面之下就需要创新。
发动机纵置是会侵占空间,但增程车需要的是增程器,可以把联合研发的增程器小型化,再在前舱布置前电机,不使用传动轴而直接把后驱电机集成在后轴。
这样一来,前后双电机的独立驱动,既能提高前舱的横向空间利用率,也能实现动力的分散布局,从而一举解决既要又要的局面。
按照第二个方案提交的估算,这种激进设计可以把横向空间的利用率提高30%。
只是,由此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激进的设计会显着提高成本,像供应商博世如果提供基于碳矽集团新车型的双叉臂,它要开发新的模具,进行设计的验证,还要与上游供应商重新匹配材料规格。
一个是稳妥+横置+麦弗逊+低成本的方案,一个是激进+纵置+双叉臂+高成本的方案。
俞兴琢磨之中就颇为纠结。
同样纠结的还有胡铮南,他在参加多次的方案讨论会之后觉得选择哪一种都没有错,但现在就是需要决定如何选,以及,这样的选择又关乎后续的市场定价,实在不能说不重要。
第一款车型的价格如果不被接受,后果真的很严重。
胡铮南在被俞总点名见面之前左思右想,几乎就要支持第一种稳妥的方案了。
可是,来自工程部的亚当斯知道他要和老板讨论方案之后专程找过来,极具信心的表态:「我们可以完成纵置的设计落实,前后双电机的独立驱动正是电气化所赋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如果不是电车,我们反而没有这种机会,胡,你要珍惜呀。」
胡铮南立即就变得重新纠结了。
等到敲响办公室的门,他觉得自己开始属意激进的方案,但是……这还得看俞总支不支持。
「坐,胡总,我看你最近为了不同方案,加班挺多的,注意身体啊,人都憔悴了。」俞兴伸手示意,边说边重新把视线落在文件上。
胡铮南出了一口气:「嗯,大家对不同方案的理由都很明确,所以就得多聊聊。」
「双叉臂这个很好,但博世那边的价格是真高啊,一套铝合金锻造的搞下来至少得1.2万了。」俞兴用笔圈出来数字,这是初步接触后的双叉臂+多连杆的悬架报价。
「博世的这套报价是要搭上它集成的电子稳定系统的,所以是最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