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师傅举高腕灯,说你好好看清楚,它是什么。
我强行克服恐惧,逼自己睁眼,才看清了那只怪兽的全貌:
鹿角、蛇身、凤眼、鱼鳞。
——这分明是一条龙嘛。
准確说,一条木雕的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徵和最重要的文化符號,早在8000年前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中,就出现了猪首蛇身的龙。隋唐时期,龙被认为是通天神兽,“木龙”谐音“墓龙”,也是常见的镇墓兽之一。
“师傅,这不像是镇墓兽。”
既然是镇墓兽,就该乖乖守在墓里,这条木雕龙怎么还能自己移动?还专门跟我脸贴脸?
“我也认为它不像镇墓兽。因为它长得太丑了。”齐也打量几眼,面带嫌弃地移开视线。他说,木雕对匠人的雕刻技术和绘画技艺都有极大的要求。这条木龙的线条粗獷而不流畅,比例奇异而不美观,大概出自市井,而非宫廷。如果哪个雕刻师敢把这种玩意儿献给皇上,肯定喜得九族消消乐。
“师傅,您对雕画方面还有研究呢?”
“称不上研究。但略懂一点讲究。我们中国龙的形象直到宋朝才基本定型,宋人罗愿在《尔雅翼》中总结龙的形象: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叫『九似』;又將龙身分为三部分,依次是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每部分比例都要严格保持一致——这叫『三停』。后世广泛遵循这『三停九似』画龙之法,你按这法画出来的龙,它看著就顺眼。”
“但它是唐代的木雕龙嘛,不必拘束什么宋元明清的『三停九似』吧?”我心想,我们现代人哪里懂古人的审美?
整条龙给我第一印象是,飘逸不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