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远,还可继续攻读,再学两年,授予博士学位。”
“如此一来,从入学到问鼎博士,前后七载,方能功成。而且,这硕士、博士的招纳,当放眼整个大唐,不问出身,唯才是举。”
观狮山书院的基石已稳,李想决心为它注入新的活力。
大唐的百工实业要腾飞,离不开顶尖的钻研型人才。
要让观狮山成为天下第一学府,就必须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许敬宗闻,眼中一亮,抚掌赞道:“王爷此举,实在是神来之笔!硕士,取硕学鸿儒之意,博士,沿袭古时博古通今之官职,用以嘉奖学士之上更为精深博学者,精妙,当真精妙绝伦!”
他心中迅速盘算了一下,喜悦之情溢于表。
原本固定的三年学制,如今有了长达七年的可能,这不仅仅是时日的增加,更是为书院开辟了全新的格局。
硕士与博士的人数虽不及学士那般庞大,但足以让观狮山书院的在读学子总数提升至少三成,相关的教谕席位亦会随之扩充,这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
“延族,你要明白,人心各异,志向不同。”李想缓缓道来,“书院的万千学子,有的视学问为晋身之阶,以求入仕为官;有的视其为立身之本,以求在百工百业中谋得一席之地。”
“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不为名利,只为探求知识本身的奥秘。我们要做的,便是为这些纯粹的求知者,搭建一座能让他们攀得更高、望得更远的通天之塔。”
在这个普遍早婚的时代,要心无旁骛地苦读七年,确实是一场漫长的考验。
若非心中怀有对学术真正的炽热,恐怕没有几人能坚持到底。
更何况,学制虽定为七年,可若是天资或心性稍有欠缺,耗费八年、九年仍无法毕业,也并非不可能。
许敬宗听得心潮澎湃,趁热打铁道:
“王爷既有心将教化普于天下,想必大唐师范学院的筹建也已在计划之中。我观狮山书院作为百学之首,何不顺势而为,增设师范一科,为大唐各级学府培育师资?如此,我书院便可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化之源,此亦是为王爷分忧。”
他觉得这提议是为燕王府的宏图大业添砖加瓦,想来李想不会怪罪他的“贪心”。
李想闻却摇了摇头,温和而坚定地说道:“术业有专攻。培养专职教谕的重任,就交给为此而设的专门学府吧。延族,其实你无须将师范学院与其它书院截然分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