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十文钱,还真从那小铺子里买来了一张纸。
上书“十文”,为了照顾不识字的,还贴心地画了一共十枚铜钱。
用这张古怪的纸,主妇们还真买到了足斤两的盐。
“盐店直接收钱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过一道‘纸币’?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大家都很纳闷,一路喋喋不休地讨论。
李明殿下是这样的,时不时地一拍脑袋,推行一项崭新的政策。
比如取消里坊制和宵禁,也是他心血来潮搞的,当时推倒坊墙还闹出了挺大的动静呢。
没想到成效还不错,百姓生活便利了不少,商业也更繁荣了。
但是这次用纸币换盐的政策,就有些抽象了,她们一直到回家也没有琢磨出个所以然来。
就这样过了几天,卖官盐的铺子照样接受纸币,银行也一直开放铜钱兑换纸币的服务。
渐渐的,聪明机智的老百姓忽然解锁了这些绿绿纸张的特殊用法——
为什么不用纸币来部分代替铜钱,用来做买卖流通呢?
反正纸币一定能换到盐,而盐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
胜在方便啊!
一贯钱有六七斤重,还特别占地方,得缠在腰上。
如果换算成纸币,几张纸就解决了,做起买卖不要太方便。
况且还不用担心分量不足、磨损这类的问题。
老百姓觉得自己很机智,除了自己吃盐以外,开始在银行超额兑换起纸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