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甲二、生命的转变(分二:乙一、会归心性。乙二、仰仗佛力。)
\n
乙一、会归心性
\n
我们看第一个安住力,真如缘起。
\n
一个人临命终要保持正念,第一个,你要有安住的力量。安住跟你修了几年没有关系,如果方法没有对,你就修一百年,也没办法安住。你修行都在生灭的有所得。你看拜佛是生灭因缘、持戒也是生灭因缘,你从来没有安住过。平常你活在生灭的因缘,也感觉不出有太大伤害;但临命终你的生命要结束的时候,安住是关键。你不安住,佛号也不安住、极乐世界也不安住了。
\n
记住,死亡到来的时候,你不能站在今生的角度来面对临终,你要跳脱今生。就像《楞严经》说:当水泡要破的时候,不能站在水泡的角度来面对,你要“把心带回家”,要从大海的角度来看水泡破裂。
\n
如果你站在今生有所得的角度,“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我要失去很多东西,修无常观、无我观,来不及了。临命终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告诉自己一句话“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你从来没有得到任何东西。所以,你死亡到来根本没有失去什么东西。人生只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因缘显出的人生是借你的,现在如实归还而已。你不可能得到什么东西,也没有失去什么。这个时候,你的心安定了。安定以后,你就可以施展观照力来处理过去了。记住,临终的时候不是先处理问题。先把心安住,安住在不生灭心。
\n
“法本不生,今则不灭,是安住义。”
\n
安住以后,你就可以走出过去了。我们经历过很多的过去生命,有快乐的、有痛苦的。痛苦跟快乐是外境跟你的心接触的时候,第一个是感受、受蕴。第六意识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喜欢保留痛苦的影像,而喜欢保留快乐的影像;这是我们的特性,“离苦得乐此心同”,不需要教育、先天的。当我们出现不如意事的时候,我们内心很自然会慢慢把它淡忘,自然的、不用修行。当我们接触到美妙快乐的人跟事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