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集?互相忆念嘛,两个妄想有交集。如果没有交集,你来义德寺转一圈就走了,根本没有力量会留住你。为什么你来到义德寺会有一种力量粘住你,业力、妄想这两个,共同的业力、共同的妄想。当然这个都是好的业力、好的妄想。总而言之,这一切法是无自性的,它只是一个暂时因缘的和合,所以你不能当真。
\n
第二个,和合因缘舛。这个地方和合指的是什么呢?它这个地方引用《楞严经》的思想,就是外道——自然外道。自然外道说一切法是和合的,落入常见。人死了以后还是做人;动物死了以后继续做动物,这个是和合的思想;这个因缘是小乘的断灭见的因缘。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落入断灭。这两种断常二见应该排遣。所以,我们对人事地物的因缘是非常非断,外道跟小乘的因缘,都是纠缠不清的,盲无慧眼。只有: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焰。我们在缘起当中看到性空,看到无我的思想,这个才是合乎第一义谛的。所以,不要把整个十法界,这些人事地物的因缘,当作你的本来面目。
\n
这个诸法无我,我们解释一下。小乘的诸法无我,观一切人事地物是无我的时候,它是带有断灭的思想,大乘佛法的无我是带有菩提心的空性。小乘的空正见是带有出离心。大乘的诸法无我是带有菩提心的空正见,它是双向的思考。就是说虽然人事地物都是虚妄的,但是你可以借假修真。小乘佛法观诸法无我的时候,它是一味的排斥;大乘佛法是不执著,但是你也不需要排斥。你今天会生长在什么环境,那是过去的业力跟妄想。你不必说要去厌离它,只要不执著;然后,你可以怎么样?借假修真。
\n
我觉得忏公师父有一句话讲的非常平衡中道。他说随缘尽份,尽份随缘。随缘,就是你不要执著,但是你要尽份,在过程当中你要借假修真;但是尽份当中又能够随缘。大乘佛法在观察“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它放弃主宰,是放弃了对结果的主宰;但是在因地当中,他是利用这个心,利用这个法去积集资粮。这个地方还有所不同,大乘佛法在修四念处,它除了有否定的一面,还有这种积极的一面,这是双向的。
\n
好,我们看最后的总结。
\n
丙三、结示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