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妙的执取,这个执取是没有道理。你看有些人执著小孩子,小孩子并不听话,他也是早晚给他钱,没有办法。什么道理?没有道理,因为他对他执著。所以,这种是障碍往生的。
\n
就是说你所有的修行只有一个重点:注意你的第七意识。如果你想带业往生的时候、想临命终的时候业力不起现行、妄想不干扰你,要注意你第七意识,转变你第七意识。当然下手处,第六意识的智慧、修止观、对道理的体验。
\n
所有的誓愿力是从观照力生起,你没有从道理上的感动,发的愿力统统不算。
\n
很多人说:欸,我看到哪一个人发生什么事情?很受感动,我发了愿,那个愿没有用,依事相所发的愿是可破坏的,你只有从道理的感动所发的愿,那个愿是可贵的,那个是不生灭心。
\n
我们第一个回顾了过去的生命,也看到整个生命的核心思想,在第七意识的主宰性,现在就有资格来看看怎么处理我们的过去了;第一个业力的问题,我们今天先谈谈怎么处理过去的业力,明天开始再谈谈我们过去的思想,先谈怎么处理我们的第八识。
\n
丙二、别明(分三:丁一、业果形成。丁二、业果相续。丁三、业果转变。)
\n
好!我们看丙二的别明,当中有三块:一业果形成;二业果相续;三业果转变。先看第一业果的形成:
\n
丁一、业果形成
\n
《瑜伽师地论》依五相,立十业道自性差别,所谓事、意乐、烦恼、加行、究竟等五相。
\n
《瑜伽师地论》对这个业的成立,它有五个条件;当然它主要就讲十业,包括十善业、十恶业。这个业包括身业的杀盗婬;口业的两舌、绮语、妄言、恶口;意业的贪嗔痴。那么这个业的成就有五个条件:一事、二意乐、三烦恼、四加行、五究竟。这五个都具足,这个业就是一个满业,完整的业力。如果说这五个里面其中一个不具足——业没有完成,这个就是叫做未遂,就是没有把它造圆满。我们来看这五个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