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持开导以后,这个念佛的因地开出的结果,那是万德庄严的水果,就不是小乘的小果了
\n
所以,我们应该让每一句佛号的因地是圆满的,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思惟到众生的痛苦,他的痛苦来自于业力跟妄想的纠缠不清。虽然我们做不了什么事,但是我们有希望把每一句佛号跟他们分享的这种心情;这就是菩提心的概念,把你佛号的因地放大,你不是只是求往生。你这个佛号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你为了成佛而念佛,为了要度化众生而念佛,把佛号做一个双向的引导。
\n
丁三、空正见(分三:戊一、缘由。戊二、方便。戊三、证量。)
\n
我们看第三个,空正见。空正见分成三段:一、缘由;二、方便;三、证量。先看缘由,为什么修空正见呢?请合掌,我们念一遍。
\n
戊一、缘由
\n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
\n
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n
一个念佛人,假设我们缘自身的痛苦而修出离心,缘无量无边的众生痛苦而发起了菩提心。但你没有通达真实我空、法空的智慧,只是修习出离心和菩提心。出离心跟菩提心,都是属于事相的观照,一个观察自身的苦、一个观察众生的苦,它还是有相的分别。如果你不修习空观的智慧,不能断除有相的执取。什么叫有相的执取呢?简单说你不能断攀缘,为了要断除攀缘,应该通达缘起的方法。
\n
如果没有通达空性的智慧,你的心就一直在动。因为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相状,人生是离不开业力的。而每一个业力都会以一种相状的姿势表现出来,可能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的心在面对业力、面对很多影像的时候,假设你没有空性的智慧,就很辛苦。你就变成每一个影像都要去处理,就必须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事相的对治,就修道多辛苦了。从现在开始到临终之前,你没有证得空性的智慧,你处理了过去,你还会不断创造很多的爱取,你变成一个一个都得去面对。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