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安住力,我们才能够把佛号很圆满地把它念好。
\n
丁二、菩提心(分二:戊一、缘由。戊二、方便。)
\n
前面讲到出离心的调伏,我们看看菩提心的引导。这有两段,第一个缘由;第二个方便。为什么要修菩提心?念佛,我把过去对三界的爱取已经放下了,为什么要修菩提心?我们看它的理由,请合掌。
\n
戊一、缘由
\n
出离若无菩提心,所持则亦不能成;
\n
无上菩提乐因故,智者应发菩提心。
\n
假设一个人念佛的时候,用无常观、苦谛观把心中贪爱的影像放下了,他为什么还要修菩提心呢?因为出离心的所观境只有自身的安乐,只想到你自己。好像你的因地就一根蜡烛,没有想到无量无边的众生,不是无尽的灯海,你是一根蜡烛。你以狭小的胸量、求自身安乐的出离来念佛,很难成就广大圆满的功德。你的因种,虽然清净,但是心量太小。
\n
我们必须要把无量无边的众生,放到佛号里面来。同样念佛,你可以念的更好、更广大、更圆满。你可以为自身念佛,也可以为了一切众生同生净土、同生佛道来念佛。如果你是不同的想法,这个佛号最后会给你带来不同的结果。讲“无上菩提乐因故”,你发了无上菩提心,才是大乘功德的真实因种。你没有这个因种,不可能产生大乘水果出来。所以,有智慧的人发出离心以后,接下来要发菩提心。
\n
佛陀在《法华经》讲到广开方便门的时候,他说佛陀的法像雨水滋润大地;比方说念佛、持咒、拜忏,法就像雨水。雨水是平等地滋润大地,为什么有些人变成大树、有些人变成小树、有些人变成小草呢?佛陀说因为发心不同。阿弥陀佛成功的创造佛号给我们来分享,你也念佛,他也念佛。为什么同样一句佛号在心中,大家在运转的时候,这个人佛号在心中转转转,转到最后变成功德庄严、初地菩萨;你转转转,转到最后你往生净土的时候,你证得初果,他证得初地。为什么同样一句佛号,在心中同样的运转,会产生一个初地,一个初果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