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都从头开始,这个是在娑婆世界分段生死的最大的悲哀啊!就是说,一加一不等于二,我们没办法把前生的善根跟今生加起来,因为它中间有一个死亡隔在那里。
\n
其实我觉得,这个死亡对我们的伤害真的太严重。因为,你换了一个环境,可能就换一个思想,你很难把过去的善根跟今生重新串联起来。所以你看蕅益大师有一个感叹。他晚年著了《弥陀要解》,五十六岁著《弥陀要解》,五十七岁就走了。他著完《弥陀要解》,讲了一个偈颂,他说:“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异同。惑业未断犹坯器,经雨则化弃前功。”“宗乘教义两融通”,这个我们就不谈了。就是说,这个陶瓷捏好了,但是你没有烧之前,没有得到不退转之前,下一场雨,这个泥坯就全部化成泥土,下次再捏一次。这道尽了分段生死的问题。
\n
阿弥陀佛知道我们这个死亡的问题,所以他提供了一个长远无尽的正报寿命。这个地方跟退转有关系了,就是让我们能够在那个地方很安稳地修行。对我们凡夫来说,我们需要一个相对稳定而相续的环境来修行,但娑婆世界不能提供你一个稳定的环境。它今天把你丢到台湾,明天把你丢到非洲,后天把你丢到美国。你这个环境换来换去的,你不管在哪里,慢慢已经习惯了,但习惯以后,每一次又要重新适应。这个问题严重啊,它耗损了太多的生命改变的适应期。所以这个寿命久远很重要。
\n
丁六、普贤之德(一生补处愿22)
\n
我们看丁六的“普贤之德”。
\n
前面讲的解脱道,这以下讲到成佛之道,菩提道。极乐世界是怎么修菩提道的,我们看看这段经文,就可以看出它的一个情况。
\n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n
我们来看看极乐世界,通过前面的安乐道、解脱道以后,我们来看看它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