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以人为本嘛。他说,你要把这个楚字拿掉,你应该说,“人失弓,人得弓”就好了,是吧?春秋那么多国家,你楚国丢了弓箭,鲁国也可以得到嘛。所以他认为,应该说人失掉弓箭,也是由人得到弓箭。
\n
孔夫子这句话听到老子的耳朵,老子也觉得不满意,说:这样讲不对!老庄的思想是道法自然,干嘛一定要是人呢?猴子不能得到弓箭吗?老虎不能得到弓箭吗?你应该说“失弓,得弓”就好,干嘛讲个“人”呢?
\n
所以,我们看到三种不同的人生观,三种不同的念想,当然也会主导三种不同的人生。一个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一个是站在人的角度,一个是站在大自然的角度。
\n
好,如果失掉弓箭是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么想?你是怎么想?
\n
业感缘起。业感缘起是说,我跟这个弓箭的业缘结束了,我跟这个弓箭的业缘也就几十年嘛。业力不可思议,所以我认命。这第一种人,业感缘起,你的思考是用业感缘起。
\n
第二个,唯识学,万法唯识。他认为,我不能改变业力,但是我可以引导业力:失掉弓箭,多好的事情,表示我可以重新买一个弓箭了。这个旧的弓箭不丢掉,我还买不到新的。所以唯识学是什么样呢?它认为说,我不能改变环境,但是我可以重新解读环境。我不能改变我的生命,但是我可以引导我的生命趋向于好的地方。它用美好的思想来引导业力,不错。
\n
那么真如缘起对这个弓箭怎么看呢?它认为本来就没有弓箭,所以弓箭对它来说不生也不灭,不垢也不净,不增也不减,它只不过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它来的时候也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相而来,它走的时候也是因缘假相的消失。从真如的角度来看,它本来就没有得,当然也没有失的问题。
\n
三种人看这个弓箭的得到跟失掉,角度完全不同。当然,这三种人要往生,角度就不一样了。
\n
所以诸位!我们无量劫来经历过很多很多很多次的生命,所以我们到现在要从娑婆世界的因缘跳到极乐世界的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