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前面的理观,我们谈到怎么样去一心归命阿弥陀佛,事修怎么去执持名号。我们把它做一个总结,先看理事差别,再看理事兼修。
\n
丁一、理事差別
\n
蕅益大师解释执持名号,这个“执持”就是一句一句地从专注到成片的忆念佛号,所以它是思慧。这种思慧开展出来有事持跟理持。
\n
什么叫以事持来念佛呢?他深深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功德存在,但是他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就是这个人对生死真的有怖畏心,他从生死轮回当中得到了深痛的教训,他也下定决心要求生净土了。但是,一个人求生净土,目标定了以后,下一个就是:怎么处理业力呢?一个人下定决心要求生净土,那你就要注意带业往生的问题,你怎么把业带走?那当然就是要面对你过去生对娑婆世界的攀缘心。
\n
这个人对攀缘心的态度是这样:他是用怖畏心来面对攀缘心。他觉得说,这所有的妄想都充满了业力,每一个蜂蜜的背后都有一把刀,我再也不上你的当了。所以他是站在一种因缘的角度,站在妄想的角度,以怖畏心来放弃妄想,站在妄想的角度放弃妄想。这是一种。但是这种人因为他的决心够,他的出离心也强,他也就能够冲过去。这是第一种概念。
\n
第二种概念,他能够达到“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我想每一个念佛的人都要面对自己的攀缘心,就是,我对娑婆世界有所得的攀缘心怎么办呢?如果这方面没有处理好,生死业力就不能沉淀。
\n
前面是用怖畏心,但是这个理观的人多了一个智慧,他开始去找内心的原点,就是,我的心现在出现这么多水泡,那我原来的心是怎么回事?我原来就这么多水泡吗?还是怎么样?所以他就开始找,他就开始问妄想一件事,你从什么地方来?说我为什么打妄想呢?哦,因为昨天有打妄想,所以今天就等流性。那昨天为什么打妄想呢?因为前天打妄想。那么今生为什么打妄想呢?因为前生有这样的人生经验……结果一直推,往前推,推推推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