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临命终只能有妄想,不能有执着。这个我们待会儿会说。你只能够有没有执着性的妄想,可以;你不能住在妄想,一执着你就完了。所以,必须厌离生死、放弃主宰。
\n
第三个,一心归命。最后才是一心归命,你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所以,他临终时,为什么在急迫的情况之下提起佛号,这个佛号能够对他产生这么大的加持力呢?因为他做了三种忆念:第一个,他忆念自己轮回的可怕,即将面临轮回的痛苦;第二个,他知道自己做不到,他没有能力处理,他放弃主宰;第三个,他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他,所以他把自身的妄想全部放掉。妄想,你只要把它放掉,它就没有力量了。当你要控制妄想的时候,它就变成有力量。所以,妄想跟执着,问题不在妄想,在于执着。按照善导大师的皈依的规划是,先能够有厌恶生死的心、放弃主宰的心,最后再一心归命,这个时候构成“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心态完成了正确的忆念。
\n
你有这么一个好的忆念,临命终的佛号不必太多。我们看他的佛号是怎么操作?乃至十念。当然,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这个十念不是个数目,是个概念。什么叫十念呢?就是临命终的时候相续称念,乃至净业成就。就是这个佛号一句接一句,无间念、无后念,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直到阿弥陀佛出现为止。这个概念虽然不能以十当数目,但是这个佛号也不是很多,他也没要求你要成就念佛三昧,他只是要你创造一个相续性的佛号就可以了,你佛号不要间断。
\n
但是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这个人为什么能够启动往生的力量呢?重点在他的核心思想,“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人的心理素质做得太好了。他有了生死的决心,他有自知之明,他自己知道自己不要多事,少打妄想,他知道,人生由我来规划比不上由弥陀来规划。
\n
你看,诸位你想一个问题,你现在想一个问题,我们以历史做借鉴。我们没有学习佛法之前,生生世世都想要主宰人生,对不对?结果呢?结果就是你这副德性,结果就是这样子。所以你想想看,再主宰下去有什么意思呢?我们生生世世,在每一个生命当中都创造一个自我概念,想要去主宰它,结果弄得自己伤痕累累,所以现在该是放弃主宰的时候了。所以你现在就要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