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看善导大师的专修法门。最早提出用什么心态来念佛才是最圆满念佛的,首推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对净土宗的贡献那是功不可没。他对念佛的人提出三种态度:第一个,至心信乐;第二个,顺从本愿;第三,会归佛号。
\n
戊一、至心信乐
\n
我们先看第一个,至心信乐——十念必生愿(十八)
\n
至心信乐的概念,善导大师的观念来自于弥陀的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善导大师解释十八愿,把这段经文分成三段来解释:第一个讲到修行人的根机,第二个讲到修行的法门,第三个讲到它的功德利益。
\n
我们先看这个法门到底是适合谁修呢?先看根机。
\n
这个地方的根机重点在“十方众生”。这个十方众生指的是谁呢?就是我们一般地叫作罪恶生死凡夫。因为我们一般人的心也不完全是善,也不完全是恶,叫作善恶夹杂,譬如空中的羽毛,随风飘荡。要是有风它就往上飘,要没有风,这个羽毛就往下沉。也就是我们的心受着环境的影响,心随境转。你来到三宝地,你就生起善念;要有人骂你,你就反击,就这么回事。我们凡夫众生,这么一个善根脆弱的众生,但是这个人你不能小看他,因为他做了三件重要的事情而产生往生了:第一个,至心信乐;第二个,欲生我国;第三个,乃至十念。
\n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是一种净土宗的思想,“乃至十念”是他的净土宗的善业,就是他的净业,他所念的佛号的数目。看这个意思,第十八愿重点在于——思想的重点超过数目。当然,这个“十念”不是指具体数目,但是这个数量看起来是不多。善导大师所要发挥的是哪两句话呢?就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按照善导大师的思想,这两句话是不可切割的。信仰跟愿力,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是一个东西。他认为:至心信乐,所以你欲生我国;因为你欲生我国,所以你才有资格叫至心信乐。
\n
这个“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他把它分成两块,它是两种忆念: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