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讲义,《禅观与净土》,这个是讲到第三篇的《念佛篇》。我们先看它的大科:
\n
第一个,法脉传承。我们介绍净土宗的整个传承,从释迦牟尼佛宣扬以后,经过印度的祖师、中国的祖师的演变,它有些什么样的传承变化。第二个,我们谈一谈净土宗的纲要。当然净土宗的重点,我们前面说过,不在佛号,重在感应,所以你思想的提升有两种的方法,一种是皈依,一种是观照,这两种纲要。第三个,我们用两个偈颂把前面皈依式的念佛、观照式的念佛做一个总结。
\n
乙一、法脉传承分二:丙一、印度传承;丙二、中国传承
\n
我们先看第一个,法脉传承。
\n
丙一、印度传承
\n
先看印度的传承。
\n
难行道。惟靠自力,勤修戒定慧,于无量劫,捍劳忍苦,次第破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竖出三界,历劫修证,是为难行道。
\n
易行道。仰赖佛力,一心执持名号,得佛愿力加持,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疾速圆成菩提,是为易行道。
\n
佛教的法脉,基本上我们分成两块:一个是佛在世时候的法脉,一个是佛灭度后的法脉。
\n
我想,佛在世的时候,他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佛陀的功德,最不可思议的就是他那种方便力:“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个世界上只有佛陀一个人能够宣扬个人化的佛法,他可以把一个道理讲出去,这个道理刚好适合你个人,这件事情不可思议。
\n
我们一般人只能够讲通途性的佛法。诸行无常,这是一种通途概念,但是无常,到底你应该怎么去理解它,那得你自己想办法了。作为一个法师,我们只能够讲一种通途概念的佛法,但是佛陀就不可思议,佛陀会知道你要从哪里切入。
\n
比方说,空性有三种切入法:空性可以从无常切入,可以从因缘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