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n
真正去触动过去业力来自于“取”——执着。只有打妄想不能启发业力,因为它是一个生灭相。但是当这个妄想跟执着结合以后,它产生一种坚固的、相续的力量,就变成执着了。
\n
妄想跟执着最大的差别,来自于妄想它没有想要付诸行动的意乐;执着,它有明确的付诸行动的意乐。比方说,我很喜欢喝咖啡,不障碍往生,但是我一定要喝咖啡,障碍往生,因为你是“取”。我一定要喝咖啡这种念头,就容易去触发过去的业力了。
\n
所以,诸位!你现在不要再去对治你的妄想,问题不在妄想,而是要去注意你带有执着的妄想,这个问题在这儿!每一个人的执着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生命当中,每一个人都有些漏洞,这个是除了忏悔外在的业力之外,你必须修补内心的漏洞!
\n
比方说,佛陀在经典里面讲一个譬喻。他说,有一只袋鼠(那个澳洲的袋鼠),在这个动物园里面跳来跳去。牠被关在一个木头制的围栏当中。那第二天的时候,这个袋鼠跑到外面去了。这管理员一看,这个袋鼠太厉害了,这个围墙一公尺竟然能够跳出来。这个管理员就把一公尺的围墙改成两公尺。第二天的时候,袋鼠又跑到外面去了。这管理员又把两公尺的围墙改成三公尺。但是三公尺,牠隔天又跑到外面去了。这个长颈鹿就看不下去了。长颈鹿就说,你到底是多会跳啊?为什么你三公尺高的围墙,你都跳过去了?袋鼠说,不是啦,这个管理员每一次进来喂东西的时候,都忘了关门,我是从门里面出去的,不是跳出去的。
\n
佛陀意思就是说,虽然我们如法地忏悔持戒,我们认为我们业力这一块已经处理很好,为什么它临终的时候还是起障碍呢?你忽略了潜在的业力,就是你的执着。你对娑婆世界的人事产生坚固地执着,其实这个就是一种潜在的业力。你不是只是忏悔持戒而已,你必须处理心中的漏洞。否则,你会从漏洞里面,落到轮回里面去,最后前功尽弃。
\n
丁二、对治方法
\n
我们来看下一块,就是说,我们从十二因缘抓到的重点来自于执着——带有妄想的执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