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体才生,无间必灭,有胜功力,方成种子。
\n
(二)果俱有——谓与所生现行果法,俱现和合,方成种子。
\n
(三)恒随转——谓要长时一类相续至究竟位,方成种子。
\n
那么业力的形成有三个条件:
\n
第一个,“剎那灭”。就是说你必须有一个造作,你必须有一个生灭的行为。当你的心是不生不灭的时候,你念头不动的时候,它不能形成一个业种子。所以这个业,它必须是一个生灭的状态,也是有一个有为的造作。而这个造作它会产生一种很明确的善恶的功能,它不是一个非善非恶的,它必须有一种善恶的功能,就形成一个种子。
\n
第二个,“果俱有”。这个业种子形成以后,它会产生一种蔓延的力量——果俱有,种子它会起现行。这个种子起现行的时候,种子消失、种子现行这两个几乎同时,它们配合得完美无缺,就是当现行熏成种子,而种子又起现行,这个一消一长几乎是同时的。
\n
第三个,现行跟种子的作用的结果,就变成辗转相续了——“恒随转”,它们不断地在形成相续,也就是说种子的形成,必须是生灭而相续,相续而生灭。
\n
举一个例子,比方说受戒。很多人质疑说,为什么我们要去受菩萨戒?反正我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就好,受菩萨戒跟一般的慈善事业有什么差别呢?我们一般没有受戒的人,他没有戒体。没有戒体,他可能遇到某一个可怜悯的所缘境现前的时候,去刺激到他的慈悲心,他也会去造善做布施,做放生的善业,但是他这种善业,缺乏一种愿力的摄受。也就是说他本身没有一种愿望,他的业力不是由内而外的,他是外境刺激到他的时候才去造业的,所以他这种业是一种点状的业,这个业力量不大。
\n
凡是这个业是由外而内的,没有经过你长时间的酝酿,而从内发动出来的业,不管善业恶业都不大,就是外境刺激你,你才有一些反应的,这个业都不大。同样去做一件布施,布施的钱是一样的,受菩萨戒的人,是百千万倍于没有受菩萨戒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