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点,只能够忏今生,但是取相忏它有两个好处:它能够通忏过去;
\n
第三个取相忏,它能够产生一种非常好的善根,惭愧的善根,就是拜大悲忏或者拜八十八佛。祖师安立一个忏法,他一定会规划你、引导你,一开始修皈依、发愿、忏悔,最后回向,他会帮你规划得好好的,你只要跟着仪轨走就好了。也就是说祖师他很清楚,知道怎么去断你的相续心,怎么去把你忏悔的善根栽培起来,你只要照这个仪轨做就好。尤其是八十八佛,这个就是作法忏。
\n
(二)生起对治——断绝恶念相续
\n
第二个,就是理观。理观,当然第一个就发愿。一个人要从错误中跳脱出来,你一定有一个理想抱负,对来生一定有一个愿望。如果你觉得来生什么都可以,你就很难去改变你的错误,因为你无所谓。所以忏悔是面对过去,发愿是用未来来带动现在,所以发愿是很重要的。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是一种往生的愿、成佛的愿。那么由愿力开始持戒,当然愿力就是包括戒体,尤其是四根本重戒:不杀、不盗、不婬、不妄,然后修习止观,这个止观——思惟业果,思惟空性。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透过取相忏,在取相忏当中,把我们第八识所有生死的业,透过忏悔,让它相续的功能全部破坏掉,让它不能得果报。
\n
《楞严经》的意思,就是一种业力的沉淀。我们今天有一杯水,你丢了一个泥沙下去,清净的水跟泥沙在一起。你必须做一件事情,不要去搅动它,你必须让它沉淀下来。我们面对阿赖耶识只有一种态度,你千万不要去搅动它,你不要再去激发它,不要再刺激它了。阿赖耶识的业,全部跟生死、跟三界轮回有关系的。我们过去生很难做出一个出世间的功德,很难!你在修习空观的时间、解脱道的时间很少。你就算布施,你都是有所得,都是生死业。所以阿赖耶识的业,对临终来说,几乎没有一个是有帮助的。但是没关系,你不要去刺激它就好了。
\n
那怎么样不去刺激它呢?就透过忏悔。忏悔有两个意思:“消除罪障”;第二个更重要的是“长善根”。你不断地拜忏以后,你的心态改变了,你遇到恶法,你自然会抗拒它,这个是最重要的!你开始好乐善法,厌恶恶法。一个人拜忏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