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此话怎讲?“
面面相覷之下,眼眸中仍残存著一抹惊怒之色的燕王朱棣迟疑出声,听曹爽的这言外之意,他们似乎是被这杭州府的富绅豪商们给算计了?
“杭州府有半数以上的耕地都被用於种植桑树,城中的织坊更是畅销我大明各地,藏於幕后的织坊老板们赚的盆满钵满,但其每年向朝廷缴纳的赋税却是少得可怜。“
“咱们姑且不考虑这些人在暗中具体通过何等方式偷税漏税,但商人生性逐利,即便是用於搪塞朝廷,必须向朝廷缴纳的税款,也必然会想方设法的降低成本。“
“例如利用差价..“
一语作罢,驛馆的书房中顿时响起了粗重的喘息声,老成持重的潁国公傅友德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似的,胸口不断起伏,倒是燕王朱棣依旧不解其意。
他怎么觉得,曹爽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殿下,“不待朱棣刨根问底,心有所感的傅友德便是主动出声:“您常年在北平坐镇,可知每逢北元蠢蠢欲动时,城中粮食作价几何?“
大明立国至今,南方的这些省份已是陆陆续续的恢復民生,尤其是百姓赖以生存的粮食及食盐在价格上,基本保持著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轻易不会变动。
相比较之下,倒是坐落於帝国边陲的北平,因为毗邻塞外草原,直面死而不僵的北元余孽,粮价相较於“江南地区“,在价格上会上浮个一两成。
每当边疆告急,蒙元余孽倾巢来犯的时候,城中的粮价更是会因为百姓哄抢的缘故陡增,直至战事结束之后,方才回落至原有的价格。
放眼歷史长河,利用天灾人祸,肆意哄抬粮食价格,並从中牟利的商人不知凡几。
“通常会上涨个三四成,严重时还会上涨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