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归旋。’我那儿子,不思进取,只知玩乐。我若能与少陵野老相识,定要向他请教教子之方。”
\n
李佑忍不住笑道:“或许可对公子多加督促,制定课业,严以管教。”
\n
苏皓看看杯中之物,表情古怪道:“管教儿子,倒也该学学治军,宽严相济。”说罢,他把酒杯放下,吃了两颗花生米,复又举杯饮尽,“这戒酒嘛,和管教儿子一样,急不得,等我回家再好好琢磨。”
\n
李佑只能报以微笑,等着对方道明真实来意。
\n
平白无故,突然找他一起吃饭,还说了这么些废话,肯定是带着什么目的来的。
\n
果然,苏皓三杯酒下肚,随口问:“你兄妹二人,今后有何打算?”
\n
李佑回道:“先去南方,北边冬天太冷,露宿街头恐遭冻死。”
\n
“南边就不冷吗?”苏皓语气诚恳说,“做我义子吧,跟我回颖上,陪我那傻儿子读书。”
\n
听到“义子”二字,李佑心中狂喜,恨不得直接磕头喊爸爸。
\n
可听完后面的话,顿时心头拔凉。
\n
这哪是做干儿子,分明是到苏家做书童!
\n
在唐末,平民蓄养家仆虽无严苛禁令,但收养义子义女为仆也颇为常见。亲近的家仆,称呼主人为“阿郎”、“阿娘”。
\n
武将麾下的亲卫,不少都是义子,实则就是家仆身份!
\n
既然属于收养契约,看似拦不住家仆脱身,但那契约更具实际威力。
\n
这是因为主仆关系,变成法律认可的父子关系,按照儒家纲常伦理,儿子怎能随意自立门户?敢擅自逃跑的,连户籍都弄不到,直接就成了黑户流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