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之所以能这样说,也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做学问,以务实为基调,虽然主流学问为圣学,但并未将圣人完全捧上神坛,不可冒犯。
好文章,就是好文章。
「殿下,诸位。」
孙康起身后,退了几步,面向了所有人后,作为大学士,开始亲自朗诵此文:「《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听到这书名和第一段,有人便点首认可。
「一下子就抓住了以『书』为题的上论写法。书乃学,且学不可以已。」张兆也相当中肯的评价。
他们这样,并非是有人说了这是第一文,所以对同僚尬吹。
作为教育第一线,或者说资深的阅卷老师。
看作文的时候,仅仅只是书名和第一段,就能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
这次关于『书』的题目,上论就是学习。
甚至说,本质就是《劝学》。
「后面更加精彩。」
孙康抬了抬手指,继续兴奋的说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伴随着他的朗读,这些比喻一出来,所有人都重视起来,坐正身体。
「大一点声,老朽耳背。」
甚至还有大学士提醒,都是些老东西了,要提高音量。
孙康继续的,富有情绪的诵读。
每读到喜欢之处,就忍不住的摇头感叹。
其馀老头,也像是如饮郎酒般,十分的沉浸投入。
好文章,这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其实一般不会有太多的分歧。
当然,有些吹几把因为受众下沉的原因,导致它并不好,但还是很多人喜欢看。
可这些大学士,哪个不是状元榜眼出身?
审美思想到达那个程度的人,看到好文章,比看到一位绝世美女,会更加兴奋。
「妙,妙,妙。」
一位大学士将手指敲在扶手上,由衷慨叹。
在这里的晋王,虽然一直被评价为中庸,但也感受到了这文章的水准。
第一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二段,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第三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篇文章里,能够摘抄出的佳句…哦不,名句,比比皆是。
读完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