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g城的日子并不好过。语言不通、人地生疏,q大师住最便宜的招待所,每天骑着二手自行车跑遍大街小巷寻找合适的店面。最终,他在大学城附近租下了一个不到20平米的小铺面,挂上了“科达物理实验器材经营部”的招牌。
\n
开业第一天,只卖出了几节电池和两个电表。但q大师没有气馁,他亲自上门向各大院校的实验室推荐产品,耐心地为客户讲解每件器材的使用方法。渐渐地,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诚信经营,小店的口碑越来越好。
\n
198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q大师的命运。某天文研究所急需一批特殊定制的光学元件,找遍全市都没有厂家能接这个单子。q大师得知后,连夜查阅资料,带着设计图纸找到了一家乡镇玻璃厂。经过三天三夜的反复试验,终于做出了合格样品。这个订单不仅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更让他看到了高端科研设备的市场潜力。
\n
1988年,q大师将经营部升级为“天体物理仪器研究所”,开始自主研发天文观测设备。他高薪聘请了几位大学时的同窗,租了间旧厂房作实验室。资金最紧张时,他卖掉了心爱的摩托车,却给员工发了双倍年终奖。
\n
1992年,研究所研发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问世。这款望远镜采用了独创的光学设计,性能堪比进口产品,价格却只有三分之一。产品一炮而红,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庆功宴上,q大师喝得微醺,拉着老员工们的手说:“还记得我们当初那个小铺面吗?现在,我们要让中国制造的天文设备走向世界!”
\n
老一辈的研究员们偶尔在茶水间低声交谈,提及“五楼暗房”时,语气总是微妙地一滞,眼神闪烁,仿佛触碰到了某种禁忌。他们知道些故事,关于失踪的实验数据、深夜传来的脚步声,还有那上锁却从未有人敢推开的门。可这些,对张慧而言,不过是老人们茶余饭后的怪谈。
\n
张慧,名校毕业,理性、冷静,笃信逻辑与证据。她不信鬼神,也不信命运,只信数据流和实验结果。可自从她被调到五楼协助整理旧档案以来,那间位于走廊尽头、门框漆皮剥落的暗房,总在她眼角余光中若隐若现。每天加班到深夜,整层楼只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