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过树冠,带来几片落叶,轻轻擦过他的裤脚,带来一丝秋日的寒意。
\n
肖锋坐在第一考场第三排,看着前排林涛抖腿的背影,昨天他还在群里炫耀“跟主考官吃过饭”。
\n
肖锋故意把笔掉在地上,弯腰捡笔时,他瞥见邻座考生的答题卡,前两题已经写了半页,墨迹未干,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
\n
“不急!”肖锋默念着自己笔记本最后一页的批注:“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n
前半场考试,肖锋只在选择题上画了几个圈,论述题的空白处留着大片空地。
\n
林涛回头瞥了他一眼,嘴角扯出冷笑,笔尖在纸上划得飞快,发出刷刷的声响。
\n
监考老师经过边时,皱眉看了一眼肖锋几乎空白的试卷,又摇摇头走开。
\n
直到分针指向“45”,肖锋的笔突然动了。
\n
他盯着最后一道论述题:“基层维稳与依法行政是否存在矛盾?”笔锋在“矛盾”二字下重重画了道线,接着写道:
\n
“表面看是‘稳’与‘法’的冲突,本质是‘运动式治理’与‘制度性治理’的博弈。”
\n
他想起北大导师的“制度弹性理论”——制度不是铁板一块,而是留足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空间。
\n
“比如处理***,既不能为求稳突破法律底线,也不能僵化执法激化矛盾。”
\n
肖锋写下母亲调解过的养猪场污染案例,“用《环境保护法》明确赔偿标准,用《行政调解法》设定协商时限,这就是制度弹性。”
\n
就在他奋笔疾书的同时,第二排的林涛已停下笔,正频频回头,眼中带着几分不屑与得意。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