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扫过七张严肃的脸,最后落在张教授镜片后微挑的眉峰上,“我抽到的题目是如何用法治思维破解乡镇信访积案?”
\n
他突然想起上周在社区帮母亲调解时遇到的案例,老人因宅基地纠纷上访三年,镇里每次都用“特事特办”压服,结果越压越闹。
\n
这个具体案例不仅增强了论述的真实性,也为后文的制度性建议提供了现实依据。
\n
“《孙子兵法·虚实篇》说‘致人而不致于人’,”肖锋的声音清冽起来,仿佛划开闷热空气的一道冷风:
\n
“基层治理中,我们常陷入被动,群众上访才去应对,矛盾激化才去解决,这不是‘致于人’吗?”
\n
评委席传来纸张翻动的轻响,像是风吹过林间的沙沙声。
\n
张教授放下红笔,身体微微前倾,连椅子发出的细微摩擦声都清晰可闻。
\n
这动作变化暗示了他对肖锋观点的认可与兴趣提升。
\n
“要变被动为主动,得用制度划清‘可为’与‘不可为’。”肖锋举起从母亲调解记录里整理的案例集,纸张边缘已经有些卷曲,上面密密麻麻贴着彩色便签:
\n
“比如建立信访预诊机制,每月梳理矛盾隐患,用人民调解法明确调解时限,用行政诉讼法框定行政裁量边界!这样既给群众明确预期,也让干部有章可循——”
\n
几声突兀的掌声响起。
\n
坐在末位的刘学姐率先鼓掌,指节敲得桌面咚咚响。
\n
她的眼神在评委之间游移了一瞬,像是在试探。
\n
紧接着,其他评委交换了一个眼神,第二声、第三声掌声陆续响起,最后连成一片。
\n
张教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