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商量,是部署。那个濒临熔毁的核心,在确认了“火种”的价值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超频状态。他不再纠结于失去的庞然大物,而是将全部残存的能量,聚焦于眼前这枚微小的、但完全属于“我们”的“synergycore”。
\n
接下来的72小时,是炼狱般的冲刺。实验室变成了不眠的战场。陈屿像一个精密而不知疲倦的机械臂,拆解、焊接、调试。他利用环境同步器的基础架构,整合了更精密的微型气泵阵列和改良的气味胶囊矩阵,目标直指“气味时光机”对复杂气味的高保真重现。我则埋首于代码的深渊,将那些灵光一闪的算法变成能在简陋硬件上高效运行的机器指令,同时梳理出所有能证明我们技术原创性和独立性的法律文件碎片——这是我们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唯一能用来抵挡倾轧的盾牌。
\n
夏衍得知变故后,第一时间伸出了援手。他利用自己在学术和产业界的人脉,为我们筛选并初步接触了几个对前沿科技极其敏感的小型风投和天使投资人。“别抱太大希望,”他在电话里直言,“风口在ai大模型,你们这个太…‘感官’了,有点偏门。但总得试试。”
\n
72小时的倒计时归零。工作台上,一台外观依旧简约,但内部结构明显经过深度改造的黑色设备静静伫立。它连接着陈屿的电脑,屏幕上不再是冰冷的参数,而是一个同样简洁的界面:
\n
`synergycore-readyformemorycapture.`
\n
(协同核心-准备捕捉记忆。)
\n
陈屿拿起它,目光落在我身上,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疲惫和期待:“第一个测试样本。需要最强烈、最独特的‘气味记忆’。”
\n
我闭上眼。无数画面闪过,最终定格在旧天文台实验室的那个夜晚——铁锈、尘埃、浓烈的焦糊咖啡、燃烧的松香、还有…他泪水的微咸与绝望的气息。那是风暴的中心,也是重生的起点。这混合的气息,复杂、冲突、却蕴含着无与伦比的情感重量,是任何人工香精无法模拟的。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