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业,将黄琳琳也带到了黄瀑县,利用她作为老师的耐心和亲和力,去和村里的妇女们拉家常,潜移默化地传递新观念、新技术。
\n
在这个过程中,黄飞完成了从一名主要依靠人脉和热情牵线搭桥的“联络员”,到一名能够统筹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操盘手”的蜕变。
\n
他不再只盯着单个项目,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让矿产开发、生态农业和文旅规划形成协同效应,比如,矿业税收能否反哺农业基础设施?旅游线路能否融入茶园观光和矿洞体验?
\n
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和偶尔来自各方的抱怨,他学会了控制情绪,更加沉稳和耐心。他深知,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遇到阻力是常态,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n
学会了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解释政策,用企业家能理解的逻辑分析利弊,用技术人员认可的方式探讨方案。在不同群体之间穿针引线的能力愈发纯熟。
\n
黄飞在黄瀑县的忙碌,并没有疏远与爱旭一家的关系,反而因为共同事业的纽带,让两个家庭的联结更加紧密。
\n
爱旭成了黄飞最重要的“远程智囊”。每当遇到棘手的难题,尤其是与企业谈判陷入僵局时,黄飞总会深夜给爱旭打电话。爱旭凭借其更广阔的视野和商业经验,往往能提供跳出局部看整体的建议,帮黄飞打开思路。
\n
初夏的时候,苏芮安带着放假的苏小旭,特意来黄瀑县住了一段时间。苏芮安亲眼看到了黄飞工作的艰辛和王靖雯的付出,回去后更是时常在爱旭面前感叹,也更加支持丈夫对黄瀑县的帮助。两个女人在电话里和微信上的交流也变得频繁,从育儿心得发展到对彼此生活的关心。
\n
黄琳琳和苏小旭很久没有见面,只是通过视频通话,分享着各自的生活。当两人在一起时,琳琳带着苏小旭看山里的野花、新采的茶叶,苏小旭则给琳琳讲班上的趣事和新学的才艺。孩子们纯真的友谊,是连接两个家庭最温暖的桥梁。
\n
当爱旭和白薇再次在贵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