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光绪低头轻咳了两声,象是自我解嘲似的,随后抬头说道:“汝可有取胜良策说来听听?有朕在此,但说无妨。”
康凡说道:“甲午之战,自倭寇吞并硫球、图谋台湾、干涉朝鲜内政始,其侵吾之心已显露无疑。然吾大清处处退让,任其胡作非为,忽视至关重要之朝鲜半岛,实乃大大失策!倭寇野兽之徒,噬血成性、视利如命,岂可与尔讲求礼法?!
自中法战争止至甲午战争爆发前之九年,大清时局稳定,与西方列强和平共处,国际环境缓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之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成绩斐然。国内国际形势对吾大清自强甚为有利。
然自倭国抢占琉球至甲午战争爆发,15年间,倭国从上至下,共谋军力发展,誓与吾大清以‘国运相赌’,一心图战。而吾并未居安思危,提升军力以相抗。以海军主力北洋水师为例:1890年,排水量2千吨以上之主力战舰计有7艘,共2万7千余吨,而倭国海军排水量2千吨以上的主力战舰仅有5艘,1万7千余吨。然至甲午战争前夕,倭国竟已建立排水量达7万2千吨之海军,而北洋水师自1888年成军之后,自认‘自守有余’,非但未有发展且竟有退步!导致倭国海军主力实力一举超越北洋水师,丧失至关重要之制海权实在情理之中。
尽管如此,如吾倾举国之力,上下一心,亦以‘国运相赌’之决心与尔死战,以吾之国力,必操胜算。大清幅员辽阔、资源雄厚、人口众多,而倭国国小力弱、后继乏力,速战不就必被拖垮。吾如江河之水,源源不断,而倭国如倾盆之水,断无可续,逞一时匹夫之勇矣,焉能不败?即便有叶志超、龚照玙、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等众多贪生怕死之将领,然吾大清之步军如尽数集结,当不下4百万之众,如有十之二三之勇猛将士与倭寇死战,便是百万!倭国纵遣倾国之兵力亦不过数十万而已。宋庆宋大人、聂士成聂大人、马玉昆马大人、左宝贵左大人以及马金叙、周家恩等俱是有勇有谋之将,有将有兵,决死一战,倭寇岂有取胜之理?”
康凡越说越激愤,声音也越来越大,眉目之间英气逼人。梅香环视左右,真为他捏一把汗:这是在朝廷金殿,可不是在汾河营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