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凡愣了,心里不禁嘀咕:肯定是贺水宽给朝中为官的本家兄弟透漏的。但转念一想,参与那次行动的人有百十号之多,大快人心之余,难免有兴奋过度之人要说漏嘴,长期保密是不可能的,不能全怪贺水宽。好在此事已过去快一年,也无所谓了。
光绪催促道:“朕在等汝回话。”
康凡不及多想,答道:“正是下官所为。”
此言一出,大殿上一片哗然。
光绪沉默了,单手抚额良久问道:“朕听闻倭寇凶悍异常,汝不惧乎?”
康凡笑了,“无甚可惧,土鸡瓦狗耳!”
梅香在旁拽了拽康凡,小声说道:“说过头了。”
光绪笑了,“那依汝之见,甲午一战吾因何而败?”
康凡想了想,说道:“倭国历经明治变法之后,遍习西人之长技,国力渐强,遂狼心蠢蠢,窥我中华之心久矣,欲战而谋,战备充分。然吾大清国人,自古心存仁厚,无心讨贼,大战一起自是措手不及。此为其一。”说到这里,康凡停下,想听听周围的反应,但大殿上这时已经静下来,应该是没说得太离谱。
“讲。”光绪催促。
康凡继续说道:“其二:甲午之战,开战之初吾之水师即战败,失却制海权,实为战败之主因。如制海权在手,倭寇纵有百万陆军,然无法渡海登陆朝鲜,其奈吾何?”
光绪微微颌首,像是表示赞同。
康凡说道:“其三:吾之步军主动尽失,被动挨打、一溃千里,巨大优势荡然无存。下官认为:战争之事,当居安思危,常备不懈;不战则已,一战必果。进攻乃最好之防御,正如水滴石穿:柔润之水,刚硬之石,然水常击石而石不动,石焉能不穿?甲午之败,表窥在吾战力不济,实为吾朝妥协退让、战心不坚、避战求和所致!”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