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边小琪笑道:“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胃口大开。听了田歌妹妹的介绍,就更想吃了。”
\n
沈菁不说话,提起筷子,开始在沸腾的清汤里涮肉。轻轻一涮,蘸上可口的调料,吃了几口,称赞道:“好吃。羊肉又香又嫩,不膻不腻。跟我们四川红汤火锅的麻辣鲜香不一样。”
\n
于是,大家纷纷动手涮肉,尝过后,都说这东来顺火锅名不虚传。
\n
田歌接着说道:“北京就是作为帝都太久了,所以在吃上的讲究才多。达官贵人、市井百姓和贩夫走卒各有各的饮食区分。除了‘四大顺’清真饭店,按照档次来区分,‘堂’字号饭店档次最高,有惠丰堂、聚贤堂、福寿堂、天福堂、会贤堂、福庆堂、庆和堂、同和堂这闻名老北京的八大堂。现在,除了惠丰堂还在继续营业,其它七大堂早就成了过往云烟,不是倒闭就是被拆毁。这八大堂基本都是鲁菜风味。为什么呢?因为大清律明文规定,满洲八旗贵胄不许经商。为掩人耳目,八旗子弟暗中投资,雇用手脚勤快,颇能吃苦的山东人为其经营。在早年间的北京城,鲁菜最入流,完全压住了其他菜系,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n
“其次就是‘楼’字号的东兴楼、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正阳楼、新丰楼、庆云楼、春华楼这众所周知的八大楼,也基本都是鲁菜风味。东兴楼始于1902年,被誉为八大鲁菜饭庄之首,历代都是高官贵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东兴楼位于东安门,那时候,坐在东兴楼里吃饭,一抬头就能看见皇帝家里的大院门,可以说就是与皇帝为邻。由于住在东兴楼周围的也都是些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东兴楼自然也把自己往高档次上“装扮”,餐具用的是银勺、银碗、象牙筷子。”
\n
“泰丰楼则因孙文夫妇的光顾而名声大噪。到泰丰楼吃饭,讲究的就是风味和高档服务。酒足饭饱之后,饭庄还要奉上一包点心,有银丝卷、枣泥方脯、四喜包、肉丁馒头和烫面饺,做工精细,非常可口。食客们大都舍不得当场品用,带回家慢慢吃或馈赠亲友。泰丰楼和京剧的渊源也很深。据资料记载,中国四大名旦每个月每个人都有两三场聚会在泰丰楼,孟小冬拜师据说也是在泰丰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