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晨光里,那小小的身影渐渐融入芦苇荡,像极了当年那个追着风筝跑的自己。
大军开拔时,淮河上的薄雾还未散尽。曹操立马船头,看着两岸的芦苇向后退去,忽然想起建安十三年的赤壁。那时的长江上也有这样的雾,周瑜的火船借着东南风驶来,火光映红了半边天。他站在楼船上看着燃烧的战船顺流而下,听见程昱在耳边大喊“明公快走”,却迟迟迈不开脚步。火光照在周瑜年轻的脸上,那股意气风发,像极了讨董联盟时的孙坚,像极了濮阳城上与他死战的吕布,像极了所有在乱世里燃烧自己的少年。
“明公,前方已到寿春地界。”张辽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曹操望着远处的城池,见城墙上的旗帜还是熟悉的“曹”字。那年他讨伐袁术,在寿春城外围困了三个月,城中人相食的惨状至今历历在目。如今再来看,城郭依旧,只是往来的百姓脸上多了几分安宁。
路过城中的学堂时,听见里面传来孩童的读书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那是他北征乌桓时写下的诗句。那时的碣石山下,洪波涌起,他站在船头高歌,以为天下指日可定。可如今,沧海依旧,只是身边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
暮色降临时,大军抵达合肥城下。张辽指着城头的箭楼:“明公请看,这里的防御,比去年又加固了三成。”曹操抬头望去,见城砖上布满了箭孔,那是建安二十年与孙权大战时留下的痕迹。那时的逍遥津上,张辽率八百死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杀得江南小儿闻张辽名不敢夜啼。可如今,这位猛将的鬓角也染上了霜华。
夜深时,曹操在灯下翻看地图。烛光里,合肥、濡须、建业的地名连成一线,像极了当年讨伐董卓时的路线。他忽然想起王允的连环计,想起吕布戏貂蝉的凤仪亭,想起长安城破时的火光。那时的天下,也是这样分崩离析,也是这样英雄辈出。
“明公,”徐晃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份军报,“赵云在汉中击退了夏侯渊的部队。”曹操接过军报,见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是夏侯渊亲笔所书。这位与他一同长大的族弟,如今已是镇守汉中的征西将军。可他总改不了急躁的性子,就像当年在濮阳,非要亲自率军追击吕布,结果中了陈宫的埋伏。
“传令妙才,”曹操提笔在军报上批复,“坚守不战,待我大军会合。”徐晃领命而去时,他又想起建安二十三年的定军山。那时的黄忠已年过七旬,却还能在战场上斩杀夏侯渊。老将军的箭法依旧精准,只是再也拉不开年轻时的强弓。
窗外的月光洒在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