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安排,否则休想他踏出县衙一步。
他知晓柳贺的习性,如何敢安排百姓在柳贺面前唱这一出戏?
任县令几年,这般景象潘知县也是头一回见到。
那是因为,在宝应县百姓的心目中,柳贺的确是个好官。
他替百姓们筑了一条结实的堤坝,高邮湖、宝应湖这两年都未再有灾,他又命宝应县找来熟知水利、农桑事之人,引水灌田,令百姓省去无数心力,收税时,胥吏不敢对百姓恶声恶气,百姓们该交多少粮就是多少粮,百姓家中遇上病灾的,粮有减免,病有医药……
想到这里,潘知县心中也不由激动。
百姓们未必读过几册书,识得几个字,他们成日在田中劳作,每日只盼着有个好收成,纳过粮税后,家中能多买两斤肉,孩子们嘴馋的时候,他们能昂首挺胸地将蜜饯买下来,而不必按着孩子的眼睛让他快些走。
百姓们所求其实很少。
“那便是知府老爷?怎得比县太爷还要小上许多?”
“我家的屋子前年被水冲了,若非知府老爷,新房今年也建不成,家中攒了些银子,明年也能送小二子去社学读书了。”
“知府老爷能一直留在咱们扬州便好了。”
宝应县的百姓不敢凑到柳贺面前说话,只是远远看着,柳贺走近时,他们结结实实给柳贺叩了几个响头。
“知府大人的恩泽,宝应县的百姓都是知晓的。”
据潘知县所知,柳贺的官声在兴化、海陵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