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心意。
\n
为此,原本停留在这里的泰昌帝灵柩,已经连夜被人移至仁智殿(明代停灵暂厝之所)。
\n
登基之日,天未亮,乾清门外已列满仪仗。金吾卫甲胄森严,文武百官自天光微明时起便跪列丹墀,静候新帝出宫。
\n
这是大明朝最沉重的一天,也是新生的一天。
\n
“吱呀”
\n
乾清宫门缓缓开启,一队内侍捧香炉、执幡盖,开道而出。香烟袅袅,如云笼宫殿。
\n
朱由校未着龙袍,而是一袭素色绢衣,神色肃穆,自殿中步出。他的脚步不快,稳重而有力,每踏一步,便有太监跪地高呼:
\n
“皇长子殿下——诣太庙祭告!”
\n
声传殿廊,响彻宫阙。
\n
殿内,香火氤氲。历代祖宗神主列于两侧,肃穆威严。
\n
朱由校持香三炷,虔心焚化,礼部尚书孙如游高声唱礼:“伏!兴!再伏!再兴!”
\n
朱由校双膝跪地,额首触地。
\n
胸腔里翻涌的不知是成为皇帝的亢奋还是身上责任带来的惶恐,但作为后世研读过中华百年兴衰历史的他,比谁都清楚——大明不能倒,华夏的火种必须永续燃烧,绝对不能被野猪皮窃取!
\n
这片土地上的子民,值得拥有太平盛世,而非血泪交织的劫难。
\n
“父皇在天有灵!皇儿由校,今承天序而继大统,践祚登基
\n
少年的嗓音穿透殿宇,字字如铁:
\n
“立誓,吾愿以吾血荐轩辕,固金瓯之永固,护黎元之乐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