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两边,竟密密麻麻站满了人!
有扛着锄头刚下地的老汉,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搓着手的中年汉子……全村老幼,几乎都出来了!
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郑仪的车。
没有欢迎领导的条幅,没有锣鼓喧天的排场。
只有一张张被山风吹得黝黑粗糙的脸庞,一双双混合着期盼、感激甚至一丝忐忑的眼睛,在初春料峭的寒风中,默默地、热切地注视着那辆缓缓驶来的车。
“郑书记……”
前排的刘希低声提醒,语气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震惊。
郑仪推开车门。
“郑书记来了!”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嗓子。
人群像是被点燃了,瞬间涌动起来!
“郑书记!可算见着您了!”
“看了电视!俺们家那口子昨儿看老杨叔的报道,看一遍抹一遍眼泪!”
“老杨叔说得对!有奔头了!这地里真长出钱来了!”
“郑书记,您看看俺家的地!合作社说也适合种柴胡!”
一双双沾着泥土、布满老茧的手伸了过来,不像是要握手,更像是想抓住某种实实在在的、能改变命运的依靠。
七嘴八舌的乡音,带着最原始的、不加掩饰的热情和期盼,将郑仪瞬间包围。
郑仪站在人群中,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汹涌的、灼热的力量扑面而来。
那不是被组织的欢迎仪式,那是最底层的老百姓被真切触动后,自发涌动的、如同地火奔突般的心潮!
他伸出双手,没有选择性的握手,而是用力地、真诚地回应着那些伸过来的、粗糙的手掌,回应着那一道道灼热的目光。
“乡亲们!大家辛苦了!”
郑仪的声音穿透嘈杂,带着沉甸甸的承诺。
“政策好,更要大家干!只要你们肯干,合作社一定收!好日子,就在咱们自己手上!”
“好!!”
“跟着郑书记干!”
“跟着合作社干!”
人群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带着泥土味的朴实,带着滚烫的希望!
那声音,像初春的惊雷,在柳林村的山谷间回荡,宣告着一种沉睡已久的力量正在被唤醒。
民心如火,一旦点燃,便再也无法扑灭。
郑仪回到县委办公室,他立刻拨通了内线。
\"让郭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