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支的大锅才把这些孩子洗干净,现在柴都不够了。”
坐在满满一车秸秆中的赵二小姐无语了:“咱们学校也没听说电不够用啊,开学的时候澡堂确实是紧张了一点,现在不是缓过来了吗?”
军转老师这时候挺腼腆的:“这是基金会的同志们交代的,咱们学校什么都包了,时间一长,恐怕有些家长都忘了自己还有孩子都上学了。
想着刚才这位同事坚决拒绝家长们塞过来的鸡蛋,板栗,柿饼,赵二小姐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东西。
再穷的农户,也不可能缺这十来斤秸秆,但板栗,柿饼这些东西是真的能填肚子,能换钱的东西。
赵二小姐跟的这部车是最早回来的,最后回到学校的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据他们说,里面的村子连三轮车都开不进去,是村干部带着家长们在路口等着,然后大家一起走山路回家。
还有几部车回来卸柴火的时候,发现还是被百姓塞了吃的东西在上面。
学校的几个领导,批评完那些不先心的家伙之后,现在就看着这些东西在发愁。
“这个口子是不能开的,这是底线,我们一起算算这些东西值多少钱,回头你们几个马虎的家伙把钱给人家村子送过去。”
赵二小姐看着几个垂头丧气的同事,举起手来:“校长,这些东西的钱我出了,反正我平时有要买零食吃。”
校长挥了挥手:“不能让他们出钱,这是我没交代清楚,这次的钱我掏了,下次长点记性。”
谁出钱的事,大家最后还是没拗过校长。
但第一次外出,看到的场景还是震撼了从城市里来的老师。
一谈起村子里面的生活状态,大家都沉默了。
完全就是突破他们想象极限的穷,,以前城市中的贫民,至少还有一块布遮身,能出来开工混个水饱。
解放后随着到处开工,现在连这样的人都看不到了,玉米面吃饱已经是常态。
这里的村子里面清一色的土胚矮房,晚饭大多也是少量玉米面夹杂着大半的菜叶子,衣服则是化肥袋子夹枯草为主。
校长抽了口旱烟,笑着说道:“你们这些娃娃懂个屁,现在的情况已经比以前好多了。
至少每个村都有十几个参军的能寄回来玉米票。
我们以前进山剿匪,百姓哪里有玉米面夹着吃?红薯夹着藤煮才是百姓日常的吃食。
还化肥袋子?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