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封亲王的同时,兼任京师最高长官——京尹。
\n
这做法背后,源自五代十国那极度不稳定的政局环境。
\n
权力多掌握在兵马大将、各地军头手中,朝局更替快得惊人。
\n
稍不留神,年幼的新君就可能被架空甚至清洗。
\n
赵匡胤的登基便是典型例子——
\n
柴荣刚咽气,他便穿上黄袍坐了龙椅。
\n
或许赵匡胤最初也未必有野心,只是事到临头,挡也挡不住众人的“拥戴”。
\n
在这样的政局里,谁年轻、谁就危险——老练成熟者才能稳住天下。
\n
因此,“年长为君”成了当时政坛的一条生存法则。
\n
赵匡胤自五代乱世中摸爬滚打多年,自然深谙这一铁律。
\n
他迟迟不肯立太子,也正是因为担心激起朝局震荡,招致不测。
\n
而赵光义既封亲王、又任京尹,这种配置基本就等于皇储身份的“明示”。
\n
所以后来赵光义登基,并不令人意外。
\n
即便站在赵匡胤的内心深处,他终究还是希望江山由亲儿承继。
\n
但朝堂局势又岂能由一人意愿左右?
\n
最终是不是亲手把帝位递交给了赵光义,也未可知。
\n
“光义,你先起来吧。”
\n
赵匡胤语气低沉地道出这句。
\n
传位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