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必须起义!
\n
什么靖难、清君侧,这些都不过是表面文章,实际上不就是谋反吗?
\n
站在一旁的狂妄居士没有言语,只是微笑着看着自己的父亲。
\n
朱棣的眼神锐利,扫过眼前的三位儿子。
\n
然后他再一次看向天幕,心中不禁长叹。
\n
对于太子之位,他心中充满了忧虑。
\n
只要自己一离开京城,太子就得临时监国。
\n
长子监国已有十余年,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稳重严谨,无丝毫懈怠。
\n
他的能力一直得到百官们的赞誉。
\n
朱棣对长子十分信任。
\n
如果长子能够继位,大明必定会迎来一个贤明的君主。
\n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n
那就是他有一个优秀的孙子,朱瞻基!
\n
自从朱瞻基年幼时便由他亲自培养,这位圣孙坚定了他当年发动靖难的决心。
\n
如果长子能顺利继位,那么至少三代皇帝都不会出现昏庸之辈。
\n
然而,问题在于,老二和老三并不会轻易接受这种安排。
\n
老二的性格完全继承了自己的脾气。
\n
而老二和老三长期在外征战,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n
尤其是老二——汉王朱高煦。
\n
如果他想起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